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11-10 14:30:01 阅读:356
计划是人们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时间安排。计划可以帮助我们明确目标,分析现状,确定行动步骤,并制定相应的时间表和资源分配。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计划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1、以《思品与生活的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三)促教研: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
1)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2)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本学期重点通过继续学习《如何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相关理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四)显特色:
1、继续课题研究《如何提高寄宿制学生思品课堂实效性》的具体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做好课题研究课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思品课注入新的生机。
a、现代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家中的现代化设施,收集了思品课堂相关数据等资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走入课堂。
b、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c、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d、社区及社会资源
在学生离校的休息日中,可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一些小的调查,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局限性,充分的利用可能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走进社会、感受社会。
3、教研组活动的展开
(1)本学期继续上学期对全校学生开展的《每周历史回顾》活动,克服组内人少的困难,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活动中,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生活了解国家大事,用文字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2)本学期思品组将在开展“智慧果”杯《史地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高年级史地知识竞赛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史地知识的喜爱,增长他们的大综合知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三月
1、制定思品大组工作计划。(开学初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根据反馈,及时修改。)
3、继续进行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完善科研课题。
4、做好开学的备课、上课等常规工作。
四月份
1、做好“六个一”与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听课工作。
2、做好组内教师基
本大赛的准备工作。
3、理论学习〈新思品,新教法〉,做好三月份教学反思交流工作
五月份
1、结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品教研活动--《史地知识竞赛》。
2、做好课题研究教学公开课准备工作。
3、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并做好四月份教学反思交流工作。
4、常规考核:备课、上课。
5、做好六年级学生的大综合复习工作。
六月份
1、教研组思品工作总结、交流。
2、做好期末学生的评价工作。
3、进行五月份教学反思交流。
1、抓教学常规的落实工作,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2、注重教科研质量,提高教研内容的实效性。
3、重视教研内课题的重建工作,充分调动各位老师参与的热情,使组内课题顺利开展。
4、结合学校的要求,做好本学期思品学科的实践活动。
(一)注重教师常规管理
1、加强教学常规的管理,对每位教师的教案进行具体规范。
2、每周定期召开教研组活动,做到每周都有内容,都有交流,并认真落实学校要求。
3、根据学校的要求,开展组内学科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教研组理论学习,认真完成学校要求的每月反思,每月读书的替代动,并在组内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
(二)教科研工作
1、做好课题组人员调整工作。课题组组长:王妮成员:常春、严琳
2、做好课题研究的开展工作。以学校的要求为准则,做好十月到十二月份的课题研究公开课。
3、结合组内的实际情况,做好“小百花”及二教龄教师巩固课的.准备和开展工作。
1、每周教研组活动:周二第四、五节课。
第一月发言人:严
第二月发言人:常
第三月发言人:王
第四月发言人:范
3、每月最后一周:每月反思在上交前在组内会中交流、学习。
4、教案常规管理:教案要求按组内制定的要求书写,每月进行检查或抽查。
5、组内教科研活动开展:每月至少一次的组内听课交流;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教师的课题研究公开课及校“小百花”课。
6、本学期思品课实践活动开展:
(1)二年级课前开展二分钟讲故事活动。通过上学期的实践,决定将讲故事活动安排在低年级,并根据开展情况,在十一月或十二月开展讲故事大赛,丰富学生的活动。
(2)11月份左右:四年级老照片展,以大板报形式,在学校宣传,展示。
(3)五、六年开展“历史上的今天”宣传活动。以小宣传板报的形式,在学校展示,让学生通过此活动记住历史,了解历史。九月份开始准备,十月份开展,并成立宣传小组,分工到人。
(4)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思品组“助乐团”,本着为学校师生服务、为环保事业尽爱心的思想,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由教师培训并管理的小团体。
九月份试行,十月份展开,并由各位师生进行反馈意见。
小学部思品教研组在过去的一年中,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课改实验各项工作成绩显著,但还存在一些不足。本学期中,我校要针对各种不足和薄弱环节要全方位的加强,现就我校本年度的计划和工作要点做一介绍:
我校本年度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改革浪潮中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不断提高学校不断进步的办学的方向,办人民满意教育本着科学管理全面育人办出特色,争创一流的办学目标围绕着课程改革这个中心全面开展与展开各项工作。
(1)通过主题班会升国旗劳动实践等开展德育系列化活动,
(2)要强化学科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功能,
(3)加强校风班风学风建设,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积极开展班级工作研讨活动,为学生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5)坚持不懈的抓好学校安全法制教育,力争早日达到市级文明校园。
(二)积极开展课改实验,创建我校课堂特色教学
(2)继续培养和选拔我校优秀教师和优质课、实践反思再反思,抓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应用工作,力争开发初试和我校学生实际的校本课程。
(3)进一步完善对师生评价体系,积极组织教师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主要是在三小活动上做文章。
(三)加大教研教改力度,提高教师素质
一是扎扎实实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活动,
二是充分发挥校本研训的功能,在学期初组织一次课堂教学模式探讨,
三是走科教研之路,力争人人有课题,个个有县级以上论文,要求教师积极参加县乡组织的课改教研活动,在全体教师中形成一个崇尚学习的氛围。
(四)加强学校艺体卫工作
一是要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体育艺术课的全面开全开足。
三是上好艺术课,组织师生开展艺术活动,每年组织两次文艺汇演,
四是贯彻学校卫生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近视眼预防工作。
去年评估中,我校被评为明星幼儿园,今年我园将再接再厉,强化园务管理,改进薄弱环节,增加办园特色,提高办园水平,搞好合班工作,力争成为全县一流幼儿园。
本学期以“轻负高效”为教研组建设目标,以“规范”为主题,规范教研组研讨活动、规范社会学科专业指导活动、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规范集体备课活动,并使之常态化。
1、本学期社会教研组将围绕“课堂教学价值”总主题展开教学研修活动。具体活动包括课堂教学价值的讨论,依据课堂教学价值进行上课评课的具体实践。
1、深化学科教研指导、加强均衡。充分发挥教学优秀人才及骨干教师教学辐射作用,以师徒结队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2、组织好学科专业指导活动。作到活动有主题、有方案、有记录。
1、组织教师学习《社会学科建议》、《思品学科建议》、并借助网络进行教学研讨。
2、落实规范,促进教师成长。落实教教务处制定的方案,为保障其落实,在经过开学初为期一周的课堂教学调研的基础上,对教师在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听课和作业批改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了教学常规交叉检查等行为。
3、以规范促提高。根据《市教学常规》的要求,规范教师上课、听课、作业和辅导等教学行为。
(一)在集体备课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较多问题:
1、集体备课活动开展不规范。原因有很多方面,主要是来自学校,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一身兼数职,往往将集体备课活动时间挤占了。
2、集体备课活动某些环节缺失。有些集体备课活动欠缺课标、学生和习题环节的研讨。
3、集体备课有活动少定论。老师有激烈的研讨活动,但讨论一结束一切回归“原生态”。
(二)集体备课规范化建设
1、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行为。要求我校社会教研组老师课堂教学设计参照教学设计范例进行书写,今后教学常规检查亦按照此范例检查,并打出等级。
2、规范集体备课活动行为
首先,明确集体备课的时间、地点和主备人。
其次,明确集体备课的任务、活动流程。
在前一周布置下周集体备课主讲任务,各教师提出修改意见在教案上注明。集体备课的活动流程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总结上一周教学的得失。有哪些成功之处,存在哪些教学上的不足,哪些必须在以后的教学中加以弥补和强化。二是讨论下周教学的内容,教学重点、难点。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的方式和方法。最后,由主备人综合集体的意见形成本次集体备课的教案、教学案,形成书面材料分发给备课组成员。每个成员必须根据本班的学生实际对集体备课的教案加以添加和取舍,形成体现分层,符合本班实际的“个性化教案”。
3、加强经典习题编写工作及典型错题的整理工作。
4、加强教师课堂教学疑难问题的集体研讨活动,并组织各备课组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小课题研究”。促进教师在常态教学中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教学水平。
通过扎实开展工作,做到质的提升。
深入领会新课改的精神,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大胆改进教学方法、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创新的思路和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思品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组织本组教师不断学习探求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提高本学科的教学质量。
1.积极开展“读书活动”,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教学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将会不断出现,这就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及时充电,跟上时代的步伐。本学期要积极开展灵活多样的读书活动,在学习方法上要做到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要求教师本学期阅读教育理论书籍名著1本,要求有读书评论或;每月组织教师参加读书心得交流。
2.继续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
认真做好教学常规工作,抓好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检测等环节。开展年轻教师课堂研讨课,骨干教师示范课活动,以推动全组成员认真钻研教材,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一、指导思想:
1、以《思品与生活的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二、任务与目标: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三、具体工作要求: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 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三)促教研: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
1)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2)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
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本学期重点通过继续学习《如何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相关理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做任何工作都应该有个计划,以明确目的,避免盲目性,使工作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合理的工作计划、合理的时间计划。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思品教研组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一、指导思想
新学年,新学校,我们品德教研组工作要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思品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围绕学校教研工作重点,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组织本组教师不断学习探求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切实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二、教研目标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从而把握各年级教材的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
(二)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体教师能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能开展丰富多彩、寓教育于其中的各种教育活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切合该学科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品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围绕学校教研工作开设教研课,并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渗透我校“创绿”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重点培养一到两名思品骨干教师,为整体提高我校思品教师队伍的素质起好引领作用。
三、具体措施
(一)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的思品教师一起学习、解读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交流教学的得与失,这样可以集思广益,达到整体提高,共同过好教材的目的。
(二)以教研课为龙头,激发思品教师钻研教材,践行新课标理念的热情,为新课程理念下品德教学在学校的全面开展积累实际经验。
(三)提倡教师自学教学刊物,了解教研信息,学习现代教学教研理论,从而丰富自身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一、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
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
二、工作重点和措施
(一)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1、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
4、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
(二)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
1、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
3、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
(三)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研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部门、课程标准和《____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建议》的精神,并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20____年上半年学科工作行事历,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的工作目标,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二、工作目标:
1、学好理论,提高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社会组老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新常规》,深入领会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____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建议》。
2、改善教学,提高质量。在明确课程的性质与特征,突显综合意思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教学时要注意历史、地理或其他人文学科领域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科研,提升水平。
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我们本学期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一人一课活动。组员可以通过上课、说课或者试课的方式来完成本学期的教研任务。通过听课——评课或者试课说课的研究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反馈,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二月份:
1 .社会组会议,全体研读《初中历史与社会新常规》,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2. 组织成员进行网络培训和县里的培训
三月份:
1. 组织成员参加县里的论文评比、命题比赛以及县课堂教学评比
2. 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和七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四月份:
1. 为期中考试做好命题安排准备
2. 开展第二次集体备课和八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3.组织成员参加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议
五月份:
1. 期中考试数据分析。
2. 第三次集体备课并开展九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六月份:
1. 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复习迎考
2. 撰写期末工作总结
3.对阅卷工作进行安排
一、教研组师资特点分析
1、近三年第一次社会思品组师资配备到位,实现无大学生临时代课的稳定局面。
2、年轻教师多:近三年入职的七位,全部在七、八年段。
3、有教学经验的老师几乎全部集中在九年级段。
二、本学期工作思路及重点
1、针对本组师资特点,本学期工作重点排首位的,是青年教师指导与培养。
思路:根据以往师徒结对工作中实施的不足,制定明确的指导意见。
方案:《社会思品组新教师培养方案》
一)教学
1、说明手写备课的意义和要求:
(1)意义:如同板书,不可用ppt取代那样,过程即意义。
(2)要求:
教学目标——规范、可操作
重难点——有理由
学情分析——真正的分析,由自己认为的分析
教学过程——导入、主体、当堂检查、课后作业、板书。要写出:核心问题、小问题、追问、过渡等,(大段材料若已知,可以不写)
2、师徒结对
(1)每周与师傅至少谈话一次,并做好记录。(记录便可)
(2)两周至少请师傅来听课指导一次,课后写一篇教学反思。
(3)听课按学校要求。
二)外出学习与科研
1、外出学习机会,新教师优先安排。每次学习后,写一篇学习心得。
2、每学期写一篇教学论文(可结合市论文比赛等),或精品百课等市里的参赛项目
三)命题
1、期中考前做一份去年期中卷分析:对每道题进行分析。包括:考察的知识点、能力要求、情感目标。
2、期中考后对所教班级进行分析。包括:成绩数据分析,错题方式分析,错题原因分析,对后续教学的改进等。
以上所有资料,除手写备课本之外,其余以电子稿打印的方式附着在备课本上。
另:学校要求一学期上交参评:教学设计一份,试卷一份,说课稿一份,课件一份,两次开课。结合学期具体时间点进行布置。
2、以课改为抓手,结合市里今年校本课程的推进,利用各年段备课组活动,分别落实《历史与社会》和《思想品德》的教研,及校本课程的落实。
思路:今年七、八年级的备课组长一人为新人,一人虽是老教师,但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抓住这一契机,扎实推进课改课堂和落实校本课程。
具体做法:教研员指导,备课组长牵头执行。
研讨实践:
1)有效小组合作的建立
2)思想品德教学研究
3)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推进
以上研究可选择一两个,尝试做成课题。
3、九年级工作重点:研究中考改革方向
思路:九年级老师基本都是老初三,课堂教学的落实和学生的抓紧工作都没问题。但近年进行中考改革,能否抓住命题方向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中考。所以初三重点研究中考改革。
具体做法:
1)本学期第一次大组校本教研,就传达20____年中考试题及改卷的变化,从初三到初一的老师都要思想跟进。
2)紧密跟进市里命题动向。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思品、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思想品德和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本学期我校小学思品、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思想品德和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本学期我校小学思品、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思想品德和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校青年教师在市教研室组织的评优课活动取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今年秋季,我校一、二年级将全面使用品德与生活教材,三、四、五年级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新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采取丰富的、直观的、灵活的、开放的教学方式,给学生大量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使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促进个体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应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以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以与其他教育活动,如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县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教学沙龙、每月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四)严格教学常规,积极贯彻“五认真”工作要求
在教育局、教研室组织的教学调研、教学工作检查中,总能多多少少发现教学“五认真”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备课数量不足,品德与社会填图册作业的批改与反馈不够认真。有的教师甚至在品德课上进行其他学科的教学,没有完成学期教学内容。我们应加强教学常规的检查工作,在品德学科的专课专用、改进备课形式、认真批改作业等方面加强监督与检查。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充分抓住机遇,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反思与总结,在新的学年里,使我校小学品德、社会学科教学水平向更高层次发展!
三月份:
各任课教师按备课组制定各年级的教学计划。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年级组互相听评课。
四月份:
1、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进行教学评析,写好教学反思。
2、一、二年级老师看《我掉了一颗牙》,写好反思交流。
五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规则在哪里》,进行评析。
2、三、四、五年级任课老师教学经验经验交流。
六月份:
1、观看优质录象课《不说话的朋友》,进行评析写好反思。
2、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七月份:
1、学期工作总结。
2、写好教学回顾与反思。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教研工作继续以新理念为指导,以课堂为基地,进一步发挥教师的创新精神和探究积极性,扎实开展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操作行为的研究。遵循教育教学规律,贯彻落实学科教学建议,深入开展课堂教学研究。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积极实施素质教育,为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培养健全人格而努力。
二、主要工作
随着品德与生活新课程的实施,对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学科的重视程度日益加强。我校将使用品德与社会教材,要求广大教师不断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建立开放的课程视角,实施开放的课堂教学,切实转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把握和落实课程目标,探索综合课程新天地
促进课程综合化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综合课程。教师在教学中应全面把握教学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课程性质,从教学内容的开发、教学方式的运用和教学评价的选择等方面探索综合课程的新天地。
1.教学内容的综合性
儿童生活的综合性决定了以儿童生活为基础的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教学内容的综合性。教学中,教师应依据教材提供的范例,积极开发综合的教学内容。要注重与学生生活和社会的联系,把静态的教学内容和学生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消除学科界限,与其他学科教学内容紧密结合;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尽可能使现代化教学技术与本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丰富课程资源。
2.教学方式的开放性
3.教学评价的灵活性
教学评价要从每个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各发面的表现进行综合性评价,包括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的评价。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使用评价方式方法。可以教师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目的,既要有学生的调查记录、自我评价,又有家长、教师和同学的评价寄语,可以说是建立学生个人的小小资料档案册。五至六年级使用的是思想品德和社会教材,教师要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也可以将校本课程中的相关内容带进思品、社会课堂,用好老教材,走好课堂教学的新路子。
(二)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不断壮大骨干教师队伍
1.加强校本培训与研究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了众多新的教学理念、教学要求、教学方式,并要求逐步转化成广大教师的教学行为。校本教学研究作为理念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水平。应积极开展相应的校本培训,对本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编排特点等进行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加强对教师基本素养和综合素质的训练,提高教师把握教材、精心设计活动、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为增强对学科教学的研究,在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师资的配备上努力实现相对集中、相对稳定、相对专业化,即一个年级由一至两位教师负责执教,便于稳定任课教师队伍和青年教师的培养。学校要给青年教师多创设亮相、展示的机会,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不断壮大我校小学思品、社会骨干教师队伍。
(三)规范和优化教研制度,提高教研活动实效
根据县局要求,今后应进一步规范教研组活动,除时间、数量上保证外,应注重活动质量和实效。积极创设教研氛围,开展说课、研课、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也可以采取教学沙龙、每月议题讨论等形式加强研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学习反思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024-----2024第一学年度
湖西小学张艳
以“让学生快乐地学,让老师幸福地教”的乐学吴江打造为愿景,以六力并举的快乐校园建设为抓手,以转型为主线,发挥“研究、指导、管理、服务”职能。立足课堂,积极探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途径。立足教师发展,努力变革教研方式,推进“三微”精致教研。以科研为引领,探索小学品德课程与综合实践整合的有效策略,深入推进品德学科建设。
(一)立足课堂,寻求小学品德学科教学的最优化
1、以课标为纲领,加强学习提升。继续做好《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学习,尤其是要针对课标中重新修订、修改的内容,教师要进行深入学习、仔细体会,把握好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本性质、基本理念,了解基本的教学方式、评价要求,并努力将课标要求体现于自己的课堂教学中。
2、以质量为目标,规范教学行为。品德学科以兼课教师为主,教师要向“每节课要质量”,根据学生基础和实际,设定明确的课时教学目标,有效开发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多元、合理的教学活动,关注学生主体性,提高活动参与度。要积极开展多主体、多形式的教学评价活动,使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得到保持。
3、以研究为途径,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的过程应该同时也是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反思、发现、研究、改进,从而不断优化教学方式。首先要研究教材。其次要研究学生。再次要研究教学方法。
4、以建模为抓手,优化教学方式。根据教育局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为主要特征课堂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本学期将围绕“实践体验式教学模式”“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这两个教学模式进行实践与研究,细化操作流程、优化策略,以期不断完善、更趋合理。
(二)尝试“三微”,追求学科教研精致化
1、微型课的探索与改进。微型课是教育局提出的新的课堂教学研究形式,并在第四届a级课评比中进行了全区推广。本学期,我们将将在联片教研活动中尝试微型课的探索与研究工作。
2、微教研的尝试与研究。微教研是以微主题、微组织、微片段为基本特征的教研活动,微教研还是一种网络教研方式,本学期,我们借助区教育局云教研平台的建设,将给老师们创设交流、反思、探讨的空间。
3、微课程的建构与推进。新课程要求教师改变“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传统教学观,要求做到“既见树木更见森林”,要求变学科意识为课程意识。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师自身特长,尝试微课程的建构。
(三)着眼发展,索求学科效益的最大化
1、推进评价改革,发展学生。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更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发展。小学品德学科是以促进学生的品德发展和社会性发展为目的的,因此,在教学中要积极推广“以学论教促进学生学习”的教学评价制度,让“以学论教”、“以学定教”、“以学促教”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大家要认真把好品德学科教学的质量关,按时、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2、借助课题引领,发展学科。本着科研先导、引领的原则,本学期将继续做好品德课题的研究工作。课题组成员要在研究中不断反思、及时总结,定期形成课题,在发展学科的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
九月
1、小学品德学科中心组暨课例研究活动
2、省级评优课活动备赛、观摩
3、制定好联片活动计划
十月
1、小学品德学科第二届“同一节课”结对研讨暨微型课研究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课题组活动
十一月
1、苏州市小学品德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研讨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教师培训暨学科研究中心活动
3、联片活动(微课)
十二月
1、苏州市课改展示小学品德学科观摩活动
2、小学品德学科核心组成员个人发展论坛
一月
新学年,新学校,我们品德教研组工作要把课改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思品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围绕学校教研工作重点,根据本学科的特点,组织本组教师不断学习探求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理论,切实加强常规教学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教研活动,促进思想品德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一)学习新课程标准,理解课程性质、基本理念、设计思路,从而把握各年级教材的课程目标及教学目标。
(二)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全体教师能深入细致地钻研教材,能开展丰富多彩、寓教育于其中的各种教育活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切合该学科的教学方法,设计出针对性、实效性强的教案,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思品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围绕学校教研工作开设教研课,并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中,渗透我校“创绿”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环保意识。
(四)重点培养一到两名思品骨干教师,为整体提高我校思品教师队伍的素质起好引领作用。
(一)以年级为单位,同年级的思品教师一起学习、解读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交流教学的得与失,这样可以集思广益,达到整体提高,共同过好教材的目的。
(二)以教研课为龙头,激发思品教师钻研教材,践行新课标理念的热情,为新课程理念下品德教学在学校的全面开展积累实际经验。
(三)提倡教师自学教学刊物,了解教研信息,学习现代教学教研理论,从而丰富自身教育理论,提高自身素质。
1、以《思品与生活的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三)促教研:
1、常规教研:
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做到定人、定时间、定内容。
2、教研展示: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研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精神,重点开展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教材教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教学评价研究、教学调研指导等教研工作,强调“教研”、“科研”、“培训”三位一体,促进学科教学发展。
1)围绕教育主题,开展教学研究,立足课堂,实践反思,探索合课程教学若干模式,真正实现“以科研指导教学,促进新课程教学实效”的目的。
2)加强理论学习,促进专业成长。知识结构的建构依赖于不断地学习、汲取,要主动了解国内外前瞻性的教育教学改革信息,在实践中探索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教学规律,做到在理论学习中增长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提高能力,在交流反思中促进发展。本学期重点通过继续学习《如何提高思品课堂实效性》相关理论、《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的相关教学案例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师的教育理念和积累教学实践经验。
(四)显特色:
1、继续课题研究《如何提高寄宿制学生思品课堂实效性》的具体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做好课题研究课的安排工作。
2、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为思品课注入新的生机。
a、现代媒体资源
充分利用了学校和家中的现代化设施,收集了思品课堂相关数据等资料,对教材进行了补充、教师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真正的走入课堂。
b、图书资源
利用学校图书资源,让学生通过收集,来补充课堂的知识。
c、家长资源
家长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将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的作用,使家长成为共同的教育者,形成了教育合力。
d、社区及社会资源
在学生离校的休息日中,可让学生走入社会,进行一些小的调查,根据寄宿制学校的局限性,充分的利用可能的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走进社会、感受社会。
3、教研组活动的展开
本学期继续上学期对全校学生开展的《每周历史回顾》活动,克服组内人少的困难,积极投入到学校的活动中,为学生打造一个学习的平台,让学生通过在学校的生活了解国家大事,用文字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教育。
本学期思品组将在开展“智慧果”杯《史地知识竞赛》活动。
通过高年级史地知识竞赛的活动,激发学生对史地知识的喜爱,增长他们的大综合知识,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
1、制定思品大组工作计划。(开学初在教研组内进行交流,根据反馈,及时修改)
3、继续进行课题的学习和探讨,完善科研课题。
4、做好开学的备课、上课等常规工作。
1、做好“六个一”与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听课工作。
2、做好组内教师基本大赛的准备工作。
3、理论学习《新思品,新教法》,做好三月份教学反思交流工作。
1、结合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思品教研活动——《史地知识竞赛》。
2、做好课题研究教学公开课准备工作。
3、学习新课程标准,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和理论水平。并做好四月份教学反思交流工作。
4、常规考核:备课、上课。
5、做好六年级学生的大综合复习工作。
1、教研组思品工作总结、交流。
2、做好期末学生的评价工作。
3、进行五月份教学反思交流。
1、以《思品与生活的课程标准》、《思品与社会的课程标准》为指导,以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课程的核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建构课程的意义为基本教学理念,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2、依据学校工作布置,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思品与社会》的工作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提高教学效率,特别强调《思品与社会》课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1、端正思想,加强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理念,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的质量。
2、各位教师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现行的教材为依据,完成各年级的教学任务及教学内容。
3、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教材中的事例、道理来规范学生。能联系周围,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4、配合学校教导处及其他教研工作,搞好本教研组的工作。
5、加强教师的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高培训。做好本学期课题研究的深入开展。
(一)练队伍:
1、抓好骨干力量:
抓好骨干力量,创造研究氛围。在继续组织课题研究小组的基础上,让更多的教师在课题研讨中、在现场教学展示中,既能充分体现自我的存在价值,又能在认真研究的过程中,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带头人。通过发挥骨干教师的引领作用,由点带线,由线及面,从而带动全校的思品教研氛围。
2、形成教研氛围:
(1)积极开展听课、评课活动,鼓励教师在教学中注重信息技术的运用,结合我校实际,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内向课外延伸活动,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校园网建设,主动提供思品、社会、品德与社会信息,并充分运用现代技术进行网上学习、交流等。
(3)重视听课学习,打破了学科的界限,不能像传统的思想品德课一样把新课程作为学科课程来上,教师要学习美术课上的色彩形象、数学课上的统计方法、常识课上的试验对照法、英语课上的任务驱动模式等等,使品德教学更具有生命力。
(二)抓管理:
1、备课:
力求改变教师的备课方式,提高教师的备课质量和教学效益。
每个年级可针对年级特点结合学校德育工作选定几篇重点课文开展集体备课。备课力求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案中重在突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青年教师还应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能及时地写出教学中有质量的反思,向成为反思型的教师方向迈进。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落实新课标的主渠道。教师要立足课堂,围绕课题深入研究,主动探索不同课型的不同教学模式,让教学获得更好的实效。
在备课方面,倡导“高效、共享、反思”的联合备课方式,特别要注重教后反思,及时捕捉教学中的成功与失败,逐步提高反思能力,形成反思习惯。要求每位老师按学校要求上交每月教学反思(重点结合自己的教学案例反思,归纳至少一种教学模式),并在组内交流以、学习。
2、上课:
(1)提出专课专用的要求,并以组内互查,教学处抽查的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2)要求教师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运用多媒体和网络等先进手段进行教学,加强教研组内的课堂教学研究,进行行动研究,有一套说课、备课、研究实录、课件及案例资料,并积极参加各类教学展示。
3、评价: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也是学生自我提高的一个过程,保证目标的实现。鼓励教师在评价时从学生的原有基础出发,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强调以鼓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从多方面进行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利于学生发展。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教研组认真学习贯彻上级教育部门、课程标准和《xx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建议》的精神,并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20xx年上半年学科工作行事历,紧紧围绕学校本学期的工作目标,规范教学常规管理,提高教研质量,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1、学好理论,提高素质。
随着时代的进步,教学方式也在不断完善。为了适应这种新形势,不被淘汰,我们全体社会组老师要认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本学期,我们主要学习《初中历史与社会新常规》,深入领会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标准和《xx省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建议》。
2、改善教学,提高质量。在明确课程的性质与特征,突显综合意思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教学时要注意历史、地理或其他人文学科领域间的合理渗透、相互融合和必要联系,培养学生从多角度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科研,提升水平。
结合县教师发展中心的要求,我们本学期积极开展集体备课和一人一课活动。组员可以通过上课、说课或者试课的方式来完成本学期的教研任务。通过听课——评课或者试课说课的研究方式及时与教师进行讨论、反馈,共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
二月份:
1 .社会组会议,全体研读《初中历史与社会新常规》,制定本学期的教研组工作计划
2. 组织成员进行网络培训和县里的培训
三月份:
1. 组织成员参加县里的论文评比、命题比赛以及县课堂教学评比
2. 开展第一次集体备课和七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四月份:
1. 为期中考试做好命题安排准备
2. 开展第二次集体备课和八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3.组织成员参加县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复习研讨会议
五月份:
1. 期中考试数据分析。
2. 第三次集体备课并开展九年级教师的一人一课活动
六月份:
1. 制定期末复习计划,复习迎考
2. 撰写期末工作总结
3.对阅卷工作进行安排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