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精品文库 > 二号文库

2024年北京教案设计公司 北京课程教案设计(优秀14篇)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4-14 13:27:02 阅读:317

文章导读: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一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二......

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一

我将分三部分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策略 三,说教学过程

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这个专题编写的。通过对本组课文的学习提升孩子们的爱国情感及民族自豪感。

《北京》是一篇讲读课文,通过介绍北京的古迹、现代化建筑、交通、绿化等方面的情况,让人感到北京是一座具有丰富文化内涵和浓郁现代气息的城市。第一自然段是本文的中心句。第二至四自然段围绕第一自然段,具体地描述了北京的美丽。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表达了作者对首都的热爱及赞美之情。

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对北京景色有大致了解,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积累了不少与本课有关的生活素材,这也正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事倍功半。

根据以上的学情和文情,围绕着新课标提出的三个维度,我制定了《北京》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理解和感悟重点词语,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背诵喜欢的段落。

3、 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思想情感。

新课程标准提出:科学的设计教学内容,要紧紧抓住情感要素,发觉课文的人文内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感染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精神境界。

因此,我制定本课的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部分。

难点:结合课文理解重点词语,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教学时,我遵循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以学生为主体,让每个人有尝试的机会和自主选择的权利,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地听、说、读、问、评、议等去实现,坚持把“读”的训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并配以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力求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标,突破重点难点,我主要从以下个方面进教学

1、激趣导入,感知全文。

“兴趣使最好的老师。简单的导语过后,我利用学生喜欢福娃的特点,巧妙的将福娃贝贝引入课堂,让福娃贝贝引领这一环节。

我说:“同学们,你们去过北京吗?老师去过北京,那里风景优美,是全世界人民都向往的好地方。“今天有一个小伙伴想领着小朋友们去游览北京的风光,他是谁呢?”然后用多媒体出示会说话的福娃,由福娃按照课文内容介绍北京。

学生在福娃的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介绍中,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使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再让学生谈一谈感受,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氛围。

2,闯词语关

针对低年级学生好胜心强、爱闯关的特点,我设计了闯关的环节,激发学生的兴趣,巩固对重点词语理解和运用。

然后出示第一关:词语关----给图片选词语

课件展示重点词语,要求 同桌合作读一读词语

接着,在词语的下方出示几幅北京的风景图片。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怎样选词语,为什么这样选,之后进行汇报交流。还要鼓励学生质疑,提出不懂的词语,交流解决。

恭喜小朋友闯过词语关,来到了读书城,在这一关,我们要挑战福娃,给风光片配音,争当小导游。敢挑战福娃吗?大声的.说出来,敢不敢?充分调动各类情感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最佳的情绪状态,从而积极、有效地投入学习。

再让学生说一说,想配好音,都有那些要求。二年级的学生是可以说出一些要求的,比如,要把课文读流利,读通顺,读的又感情,背一背。老师在肯定学生想法的同时,指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进行练习,鼓励小组交流,在汇报的阶段,进行朗读指导,鼓励背诵喜欢的段落。

最后,全班配乐朗读课文,式教学回归整体。

四、齐唱歌曲,升华主题。

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生活在美丽富饶的中国。同学们,让我们齐唱一曲北京欢迎你。

新的课程理念之一,提出:“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努力建设开放的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为此,在整体阅读理解之后,我再次运用多媒体技术,把学生带到了2024年北京奥运会场。振奋人心的配乐,唯美的画面,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到北京的美丽,祖国的伟大。

说话训练:

我想对北京说----------------

我想对世界人民说--------------------

让学生说个性化语言,拓展思维、激发创新。)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二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感受春节的热闹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3、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老北京春节浓浓的年味。

2、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重点语段的课件

2、学生准备:收集各地有关春节的习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浓浓的“年味”。其实,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嚼嚼这一独特的味道。

二、深入阅读,体会气氛。

2、提示读文:在文中详写的四天中,你最喜欢的哪天呢?好好地读一读,画一画句子,和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感受。

3、指导品读“腊八”,边自由朗读描写“腊八”的语段,边想一想:

〈1〉.腊八的时候,人们做些什么?你们家在这一天会做同样的事吗?

〈2〉.从中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语言风格?

4、指导品读“除夕”,出示课件,指名朗读。

〈1〉.抓关键词,“赶,到处,都穿起,贴上”感受除夕的喜庆、热闹。

〈2〉.抓“除非,万不得已,必定”体会春节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感受团圆的氛围。

5、指导品读“正月初一”。

小组齐读,边读边思考:

〈1〉.正月初一与除夕的气氛有什么不同?

〈2〉.正月初一这一天人们都在做些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3〉.你逛过庙会吗?说说你的感受。

6、指导品读“元宵”。

出示课件全班齐读,边读边画。

〈1〉.分别画出表示灯的数量多的词句,表示灯的种类多的词句,体会人们对元宵节的热情。

〈2〉.如果你置身于这灯的海洋,你会是什么样的心情?你能用朗读将自己的心情表达出来吗?(指名朗读展示)

二、拓展阅读,领悟表达特点:

1、提问:作者写这篇文章表达了他怎样的情感?

(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一是按时间顺序进行有条理的叙述:二是详略得当,详写春节中的高潮部分,略写其它部分;三是语言通俗,简练。)

3、自主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短文,比较它们与课文的不同。

三、延伸谈话,了解风俗。

1.师:北京的春节是很吸引人,但在不同的地方,会有一些不同的风俗吗?

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资料。

2.启发思考:我们所了解到的这些春节风俗今天是否依然广泛存在??你觉得现在过年的氛围浓吗?说说你的感想。

(学生自由畅谈)

四、作业

小练笔:

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的实际写一写你是怎样过春节的。

板书设计:

6.北京的春节

腊八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十五

热闹  喜庆  团圆   祥和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

2.能正确读写要求学会的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三、四两段。

4.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北京的美,激发学生对首都的热爱。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学过《看雪》这篇文章后,你想不想知道我们的首都北京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北京,去了解一下这个美丽的城市。

2.出示投影:(天安门)图上是北京的什么地方?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课文是怎样描写图上的景物的呢?请大家自由读课文。

要求初步读通课文。

2.教师范读课文(或放录音)。请大家注意字的读音。

3.学生再读课文,划出本课的生字新词。

4.学生汇报。教师出示下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教师从旁纠正字的.读音,注意矗、似、厦是翘舌音。

5.记准字形:

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下面的生字:

央瓦阔雄油阴交川迹优

1)学生自由识记,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记生字。

2)小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

3)对大家认为比较难的字或教师认为易错的字进行重点指导。

央:最后一笔是捺。

瓦:笔顺是,一共四笔。

碑:右边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撇、横、竖

6.指导书写:

阔:门要写得宽大一点。

雄:左右一样宽,右边的是四横,不要写成三横。

碑:左窄右宽。

三、课堂练习。

1.学生自由练习,完成课后2题。

2.作业展示。

3.师生评改。

板书:

24

北京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中央

黄瓦

宽阔

雄伟

纪念碑

柏油

绿树成阴

立交桥

川流不息

古迹

优美

矗立

建设

似的

拼图

图案

大厦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找出与三幅图相对应的段落指名读课文.

2.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美丽一词要读重音。

北京如何美丽呢?通过下面的学习我们就会知道。

3.读第五自然段: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呢?

(北京真美啊!)

三、讲读第二自然段。

1.放课文录音,思考:这段中有几句话?介绍了哪些建筑物?

2.出示投影: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

3.指导读好方位的词。

4.学生练习有感情的朗读。

四、学习第三段。

1.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北京什么?

2.结合画面和上文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的意思。

川流不息是什么意思?你能用它说句话么?

3.请你带着自己的感情读读这段课文。

五、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北京有还有,说明什么?

2.解释名胜古迹,并练习用名胜古迹、风景优美说话。

3.练习用高楼大厦说话。

4.指导朗读。

六、朗读全文。

七、全课小结。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四

1、认识本课的9个生字,会写8个,积累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热闹,体会作者对北京,对生活的热爱。

3、认识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文章详略得当的特点。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文化年的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先生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关于过年童谣的课件,各地各民族过春节习俗的资料。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你们家乡过春节的一两件事。(学生说,教师可与学生作适当的探讨)

2、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去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感受那里的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标出自然段序号。

2、开火车式轮流读课文,其它同学边听边勾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或句子。同时纠正其它同学读的不正确的地方。

3、同学交流汇报,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

4、再读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

三细读课文,了解老北京习俗

1、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的,到哪天结束?

2、读课文,按顺序填下表

时间

主要事例

腊八

腊八粥   腊八蒜

腊月十九

买杂拌儿   买爆竹   买玩意儿

二十三

祭灶

除夕

穿新衣  贴对联年画   炮声不绝   吃团圆饭  祭祖  守岁

元旦

男人出门拜年,女人在家待客,逛庙会

元宵

悬灯结彩    放花炮

3、交流填表情况,根据学生的交流老师在表格中板书关键词。

4、观察上表,你知道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吗?

四、朗读体会,感受民俗

1、通过节阅读和填表,找出春节中最热闹,最喜庆的日子(除夕、元宵)

2、找出相关的段落,读一读,试着读出热闹喜庆的气氛。

五、小结,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知道了课文的写作顺序。课文中的生字生词大家下来后再用心揣摩,联系上下文记住它们的音形义,下节课对生字进行听写。

第二课时

一、听写词语

1、听写后学生对照课本检查改错。

2、讲解易写错的字。(熬、醋)

二、品读课文

1、作者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主要写了哪几个时间段?(结合上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板书)

2、在这五个时间段里,哪个时间段是准备过年的情景。找出课文中相关段落(1-7)读一读。你想用哪个词语来形容人们准备过年的场面。(忙乱、紧张等)。大人们在忙什么?小孩们在忙什么?这时他们的心情怎样?从哪里可以看出来。找出来读一读。读出你的感受。

3、在这五个时间段里,重点写哪几个日子?(除夕、元旦、元宵)。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

都一样热闹吗?找出文中的段落,默读思考这三个日子各自的特点?

同学交流体会:(除夕:喜庆、团圆  元旦:悠闲、快乐   元宵:红火、美丽)

抓住关键词语,逐一品读,体会特点

三、总结课文,领悟写法

如果让你写春节,你打算怎么写?回忆你过春节的情景,写一写。

四、布置作业:朗读课文,把过年的喜庆气氛读出来。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五

北京不但名胜古迹多,而且历史悠久,是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果说

北京最着名的古迹就是长城了。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人们都说:“不到长城非好汉。”如果我去北京,一定到长城游玩。长城是秦始皇为了抵御外敌入侵而修建的,全长6300多公里,凝聚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心血,为此还有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流传到现在,这就更加让我想登长城。

更多关于五年级日记作文请点击:日记作文

《真想去北京》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六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说说你的感受。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高潮,在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总结评价:

春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这样开心热闹,字里行间里流露浓浓的年味。

六、课后延伸:

搜集不同地方的人过春节的习俗,了解自己家乡的春节风俗。

板书设计:

14、北京的春节

除夕灯火不断,吃团圆饭,守岁

春节的三次高潮—初一拜年,逛庙会

正月十五放鞭炮,吃元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

3.对比写法。阅读《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春节是我国人民最重视的传统节日,人们相信在此时吃些传统饮食,能给自己和家人带来好运:

2、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

热闹喜庆团圆祥和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七

有人说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的伟大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小茶馆,读到胡通、四合院和美味的全聚德烤鸭。

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建成史和850余年的建都史。早在西周初年,周武王即封召公于北京及附近地区,称燕,都城在今北京房山区的玻璃河镇,一直尚存。

鸟巢又被称为国家体育场是举行国际国内体育比赛和文化、娱乐活动的重要场所。

国家游泳中心又被称为水立方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使北京为20xx年夏季奥运会修建的.主游泳馆,也是20xx年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看了这些介绍,让我最有中的感到北京不愧是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和浓郁的现代化气息的大都京。随着20xx年奥运会的胜利召开,北京在全世界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崭新的一页,不停地描绘着新的图画。

暑假我一定要去北京。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八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关于童谣的课件;歌曲《恭喜》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让我们来看看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播放动漫童谣: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冻豆腐;二十六,去买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初一、初二满街走。)说说你的感受。

3.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自由读通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并同桌间互读检查。

2.请13名学生按自然段轮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画出: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3.交流汇报,老师相机板书: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三、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1)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a.爆竹的声音,是春节特有的声音,文中都有哪些地方写到? b.整个春节都弥漫着爆竹的味道、烟火的味道,过年的热闹、火爆气氛尽在其中,已经与传说中恐吓叫“年”的怪兽无关了。

(2)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读文中描写有关饮食的语句,说说体会(充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得有滋有味。

(3)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的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总结,在整个春节的系列活动中,虽然有些繁文缛节,但地道的民俗中所包括的五味杂陈,蕴涵着最丰富的传统,是耐得住咀嚼的味道。

四、品读体味,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除夕夜可以说是春节中的,在热闹、喜庆、团圆的气氛中,有多少人今夜无眠。试着用你的朗读来把它表现出来。

4.配《恭喜》乐曲朗读,体现“除夕真热闹”。

五、作业:抄写词语

色味双美 零七八碎 万象更新 男女老少 灯火通宵

日夜不绝 万不得已 截然不同 张灯结彩 各形各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2.学习课文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重温过年的热闹气氛

1.听歌曲《恭喜》,回顾除夕。

2.除夕过后,春节的又一个**元宵节到了。元宵节最主要的活动,当然是赏灯。正如一首诗中所写的那样:满城灯火耀街红,弦管笙歌到处同。真是升平良夜景,万家楼阁月明中。

二、走进元宵节,赏万家灯火

1.如果说除夕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热闹,那么元宵节的灯会则是全民同庆的狂欢。认真默读第11.12自然段,你能从哪些词句中感受到灯特别的多。

(灯的数量多:处处张灯结彩,整条大街像办喜事;有名的老铺子要挂出几百盏灯来。

灯的种类多:“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还有…)

2.想象一下,如果你走进了老北京的元宵灯市,都会看到什么灯。(请学生结合已有经验,尽可能展开想像,如牛角灯、纱灯、玻璃灯、彩绘灯、走马灯、纸灯、冰灯等,来体会老北京处处张灯结彩,灯市如昼的热闹景象。)

3.通过朗读,把灯的多和人的高兴表现出来。

三、领悟表达特点

1.快速浏览课文,从哪儿能体会到作者对年文化的热爱。

(引导学生从具体语句中,感受老舍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平易简约而又颇有些幽默的“口语化”语言之中,如“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整条大街都像办喜事”“这的确是美好快乐的日子”“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等。)

2.作者是怎样使春节这一民俗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的?

(一是按时间顺序来有条理地写春节,二是有详有略,对于春节中的**部分进行详细描写,而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使我们对通宵达旦的除夕和张灯结彩的元宵节,留下了非常深刻地的印象。)

3.对比写法

阅读课后的《阅读链接》中两段关于春节习俗的描写,与课文的相关部分比较一下,看看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对你的习作有什么启发。(第一段落采用了反话的写法,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年的忙碌与热闹,将各种风俗习惯融于其中。第二段则以较浓的抒情色彩写出的喜庆与热闹的气氛。)

四、拓展总结,布置作业

1.拓展阅读:春节各地的习俗

2.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一篇短文,谈谈感受或希望。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独特的民俗文化

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

-正月初-正月十五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九

〔教学目标〕

一、了解说明文和通讯既有区别,又有关联的特点。

二、了解通讯的特点。

三、了解改革开放后,北京立交桥的发展。

〔教学设计〕

预习提纲

一、速读课文,把握文章基本内容。

二、,给下列加黑字注音。

匝道翌日迥异鸟瞰湍急老妪并行不悖疏浚

三、掌握课本注释的词语。

四、作者主要写了哪几座立交桥?

五、立交桥有什么作用?

六、体会通讯的特点。

七、观察一座桥,能准确描绘出桥的构造和特征。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思考。

二、提问:检查预习情况。

1、本文的文体是通讯。通讯是一种新闻体裁,一般是记叙文,用叙述、描写等多种方法报道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或事件,本文是以记事为主。

2、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

3、学生口头描绘自己观察的立交桥。

三、教师范读课文。

四、讲读第一部分(1-8)主要写十年中北京立交桥飞速发展的情况。

1、提问:作者为什么先写护城河桥?

作者在开头先写护城河桥的破旧而很不牢固,意在告诉读者,修建安全可靠、便利交通的新桥,是人们的强烈愿望,和后文描写的保障安全、美化环境的立交桥形成鲜明的对照,从而赞美了立交桥。

历数见过的三座桥,并由此得出桥的概念--与水“形影不离”的过河建筑。接着,按时间顺序写了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发展状况。

2、提问:作者对各立交桥建成时间写得非常具体,为什么?

说明建桥之快,建桥之多。体现了改革开放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通讯写真人真事,力求真实准确,连用时间词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3、提问:怎样理解“长虹飞架遍京华”?

“长虹”比喻立交桥,突出桥的壮丽;“飞架”表现出立交桥的雄伟景象;“遍”,遍布,表现立交桥数量之多。突出表现了首立交桥的壮丽雄伟和数量之多。

五、讲读第二部分(9-14)写北京立交桥的多姿多彩。

先用了一个过流段,由立交桥的.发展转入到立交桥的造型和姿态,再分别具体描写了四座具有代表性的立交桥的特点及风格。

1、提问:建国门立交桥的特点是什么?

桥“宛如一片巨大的苜蓿叶”,草坪“犹如一个巨大的花篮,轻托着搭在上面的十字飘带”,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桥的造型特点。细读本段,建国门立交桥绚丽、雄伟、壮美的景象,就会显现于眼前。

2、提问:西直门立交桥的造型有什么特点?

顶层机动车道是圆形转盘,中层非机动车道是椭圆形转盘。空腹转盘桥比足球场面积还要大。“犹如满月”,“好似盘龙”。

3、提问:三元桥风格特点和造型特点是什么?

“开阔、舒展、豁亮”,是三元桥的风格特点。“路向八方放射,桥向八方伸展”,气势宏大则是造型特点。而街心公园“俨然一座立体花园”又是和其它桥的不同之处。

4、提问:作者是如何描写玉蜓桥的?

这段文字共5句话。首句点明玉蜓桥的位置和更加壮美的特点,2、3句用总分结合法介绍桥的组成,突出了桥的壮,第4句运用比喻写桥的别致造型,想象丰富,生动形象。第5句描写桥区的优美环境,这五句用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刻意表现出玉蜓桥“更加壮美”的特点。

5、学生指出课本扉页上的图片是哪座桥?

玉蜓桥

1、提问:立交桥是一件艺术品,是画,是诗,没有它行不行?为什么?

不行。在15自然段写出了没有立交桥时的情形用“长蛇阵”总写出汽车排队之长,以老妪迈步形容汽车速度之慢,以“自行车流”形容自行车聚集之多和绵延不断,以“冲破堤坝的洪水”形容自行车流的冲激之猛,行驶之快,以“哭笑不得”形容堵塞给人们带来的苦恼。

2、提问:立交桥建成后平交路口有什么变化?

“长蛇阵不见了,红绿灯偃旗息鼓了,人流、汽车流、自行车流自成体系,互不干扰”和前面的路口堵塞形成鲜明的对照。

最后,从四个方面归纳了立交桥的作用,跨越时间的桥,节油养车的桥,保障安全的桥,美化环境的桥。

七、本文叙述了1974年特别是改革开放十年中北京立交桥的发展状况和作用,描写了立交桥的丰姿,赞美了立交桥对便利交通、美化市容、推动首都现代化建设的巨大功能。

八、在表现手法上有独到之处。首先,描绘事物生动形象。较多的运用比喻,如写建国门立交桥“宛如一个巨大的苜蓿叶”,三元桥“组成一个巨大的蜻蜓”,在写立交桥之多时,用了“长虹飞架遍京华”。这里既有明喻,又有暗喻和借喻,用得恰到好处,可见作者驾驭语言能力之高超。

其次,运用对比手法。作者写立交桥之前,先写护城河桥的破败不堪,映衬立交桥的雄伟壮丽。两种不同的桥,反映了两个不同的时代。在描绘四座立交桥之后,又细致描写了立交桥建造之前平交路口交通混乱的局面。而立交桥则“改变了这一切”,“动脉栓塞”和“动脉栓塞通”两个形象的比喻,恰好表明了立交桥修建前后的变化。

九、结合课文,找出说明文与记叙文的区别。

1、表达方式不同。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记叙文以记叙为主。

2、写作目的不同。说明文以传授知识为目的,记叙文以写人叙事以情动人为目的。

3、写作内容不同。说明文以说明事物特点、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内容,记叙文以写人叙事记景为内容。

4、写作要求不同。说明文要求具有客观性,不带个人感情色彩,冷静地对客观事物解说,记叙文则恰恰相反,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为了达到表达效果,有时可以加入想象和夸张。

说明文中有时含有记叙成分,记叙文中有的含有说明,这种现象被称为说明与记叙的交叉。其作用是说明文中记叙是为了更好的说明,记叙文中的说明是为记叙服务的。

〔板书设计〕

北京立交桥

桥之多桥之美桥之用

1978年-1988年建国门桥如苜蓿叶跨越时间

1988年西直门桥如满月、盘龙节油养车

长虹飞架遍京华三元桥开阔、舒展、豁亮保障安全

61座玉蜓桥组成一只巨大的蜻蜓美化环境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十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书曰:“臣以险衅,……臣生当陨身,死当结草。”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十一

课题:了解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引领学生经历运用感官或借助其他介质观察与探究空气的过程,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与积极的探究欲,并愿意把自己对空气的`感知、认识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科学知识:初步知道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知道空气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空气要占据空间。

重点: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教具:教师用:水槽、气球、塑料袋、可乐瓶、三角漏斗、平底烧瓶、集气瓶等材料。学生用(4人一组):水槽、可乐瓶、气球、剪刀、铁钉、吸管等。

方法: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产生问题

1.课前先进行吹气球擂台赛。

2.邀请两位同学进行吹装在可乐瓶里的气球比赛。

3.看到装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4.然后引出问题,为什么装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

二、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一)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1.学生讨论:为什么装在可乐瓶内的气球吹不大?(可乐瓶里充满着空气)

2.设计可乐瓶内有空气的实验设计。

3.小组交流后得出结论。空气占据瓶子里的空间。

4.学生观察用漏斗倒酱油的实验,进一步说明空气能占据空间。

(二)探究空气能够流动

1.教师问:现在老师要改变这三种现状:使气球在可乐瓶内吹大,纸在杯底内放入水中会湿,可乐也能顺利倒入另一只可乐瓶中你们说应该怎么做?应用什么办法,才能使这种现状发生变化。

2.学生讨论、并设计实验方案。教师提供相关材料。

3.小组汇报交流多种方法。

4.学生动手实验验证,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三、总结

师:今天我们又了解空气的什么性质?(出示课题)

生:空气占据空间。(板书)

教学反思: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十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

3、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生字,会写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背诵自已喜欢的部分,感受北京的美丽攻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的奥运会将在哪里举行呀?

2、说说自已在电视上看到的北京,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说自已印象中的北京。

3、现在,我们就去看一看课文是怎么描写北京的。板书课题,学生跟着写。

二、初读感悟

1、小组练读课文。请小组同学自已安排读的方式,可以齐读、个别读,也可以分段读。在读中把没见过的词语画出来。在小组里练读新词,互相正音。

2、出示含生字的词语,组织学生说一说自已认识哪些词语,领大家读一读。

3、教师用生字卡片,检查学生的认读情况。

4、各小组轮流读课文,看谁读得正确流利,可以小组齐读,也可以派代表上讲台朗读。读后进行评议。

5、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

三、朗读感悟:

1、我国的首都在哪里?第一、五段都说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它到底美在哪里?小声自已读课文,自已体会。

2、通过看图引导学生看看课文众哪几个方面讲了北京的美丽?

3、再读课文,让学生说说自已又认识了哪些四字词语,结合图体会“绿树成阴、鲜花盛开、来来往往、川流不息”的意思,鼓励学生用自已知道的词语来形容它的美。

4、说说自已知道的北京的高楼大厦、名胜古迹及公园。

5、朗读感悟北京的美。

四、再读抒情。

1、用自已喜爱的方式读,读出喜爱与赞美。

2、展示读,选出自已读得好的,读给大家听,其他小朋友评。

第二课时:

一、朗读欣赏:

1、从小就知道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祖国的心脏。还记得语文课上读过的“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还记得一首歌里唱的“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从北京传出来的声音,响遍神州大地。世界各国人民的眼睛,也越来越多地聚焦于北京。北京是一本厚厚的线装书,书里有周口店的北京猿人,有数百年来的帝王将相,有世世代代劳动人民伟大的创造。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读到红墙、黄瓦,读到京剧、茶馆,读到胡同、四合院。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流,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今天我们就继续来欣赏北京的美。板书课题:北京,学生跟着书写。

2、老师范读,学生欣赏后说说自已的感觉。

3、学生读,老师欣赏。

二、感情背诵:

1、学生选择自已喜欢的部分背诵,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2、同桌互相背诵、交流。

三、巩固识字,指导写字。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认读课后的四字词语。

2、认读要求会写的字,并用这十个词分别组词。

3、说说可以用哪些方法记这些字。

熟字加偏旁:优、阴、坛、城、图

熟字减偏旁;央、交、旁

编字谜:在大房子里过冬(图)

形近字:巾--市

找相同点:城和坛都有土字旁;国和图都有口字框。

4、练习书写;

1)老师在黑板上范写“央”字,并让学生说明要注意的地方。

2)请学生当小老师,范写交字,再评议

3)其他生字由学生讨论该如何正确书写。,然后书空、描红、临写。

四、实践活动:

1、同学们将收集到的资料放在教室里展示。

2、交流北京有哪些变化。

[北京(网友来稿)教案教学设计]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十三

1、激发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欲望。

2、能大胆的去尝试、探索与发现。

3、在游戏中初步感知、了解“静电”现象,熟悉磨擦生电。

活动过程

一、以魔术的形式导入活动,引起幼儿观察和探索的兴趣。

1、师魔术导入。

(出示吸管)将吸管拿在手上舞一圈,然后轻轻靠近纸片,让幼儿观察吸管是否有变化;然后将吸管靠在头发上面边磨擦边说“变变变”,再拿出来轻轻靠近纸片,用眼神或动作提示幼儿观察吸管上的变化。

2、幼儿自由表述观察结果:“小小的纸片自动地蹦上了吸管。”

二、通过对魔术的揭秘,感知摩擦生电现象。

1、对现象进行猜测、交流。

指导语:“为什么小纸片主动跳到了我的吸管上,猜猜我是怎么来变这个魔术的呢?”

幼儿猜测讨论。教师可以让幼儿亲手摸一摸吸管,试试究竟有没有他们猜到的胶水或浆糊粘在上面,同时鼓励幼儿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扩宽思路来想象。

2、幼儿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

(1)指导语:“小朋友,你们猜了这么多的方法,是不是这样呢?现在自己去试试,当吸管靠近碎纸片时,小纸片会主动地跳到吸管上吗?”

提供吸管、碎纸片等材料让幼儿尽情操作,教师观察、引导。

(2)指导语:“谁会变这个魔术?请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变的?”

幼儿将自己成功或不成功的经验进行展示,并表述。

3、小结,认识“摩擦生电”是一种静电现象。

(1)师重新演示桌面上的“摩擦生电小魔术”,突出吸管在头发上摩擦这一动作。

幼儿描述观察所得,巩固学习词语“摩擦”。

(2)指导语:“你们想不想再变一次魔术?”

幼儿再次操作,巩固对摩擦生电的认识。

(3)师对操作过程进行小结:“吸管经过磨擦后,轻轻靠近小纸片,小纸片就会‘跳’上来了。这是一种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4)幼儿认识、复述词汇“摩擦生电”、“静电”。

三、创设两种情境,让幼儿在合作与独立操作中体验物体间静电现象的产生过程,了解静电与生活密切相关。

1、幼儿集体进入操作情境

1:自动航行的小船。

(1)指导语:“有了静电的吸管除了可以吸引小纸片,还能做别的事情吗?这里有许多的纸船停在水边,请你用带有静电的吸管去靠近它们,看看有什么变化?”

(2)幼儿到水盆边自由操作。

(3)师指导重点:突出对吸管与头发摩擦后靠近小船会产生静电的认识。“你的小船有什么变化?你是怎么做的?”“每次吸管靠近小船,小船都能航行吗?为什么?”

2、幼儿集体进入操作情境

2:会飞的柳条。

(1)请个别幼儿上台用带有静电的吸管去靠近柳条,看看有什么变化?

(2)师小结:“用摩擦后带静电的吸管轻轻靠近轻薄或细小的材料时,它们都动起来了,这就是静电的力量。”

四、在多媒体的播放和交流中进一步感受认识静电现象。

1、讨论与交流自己的生活体验。

师:“你在生活中曾遇到过静电吗?”

2、观看多媒体,感知静电是一种常见的生活现象。

五、活动延伸。

在活动区中投放多种材料如毛衣、布、皮毛、碎块、胶棒、玻璃棍、铁质小棒、碎小纸片与塑料片等让幼儿自由选择操作,体验它们之间的静电现象。让孩子们通过实验操作,自己去发现问题。慢慢的了解,并不是任何东西磨擦后都能将纸吸起来。

幼儿在自由操作实物、体验更多静电现象中自然结束。

看了“《了解静电》优秀教案设计”的还看了:

2.电荷及其守恒定律教案

3.高三病句修改教案

北京教案设计公司篇十四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中国农历年的岁首称为春节,相信大家对春节再熟悉不过了!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传统、最热闹的节日,想必同学们都非常喜欢过春节吧!那么,你们知道老北京的孩子是怎样过春节的吗?你们知道北京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北京的春节》,就是老舍先生写的一篇浓缩的展现北京春节民俗风情的文章。

板书:北京的春节老舍

2、问:谁查到了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给大家介绍一下:资料: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剧作家,老舍先生是一代“语言大师”,有驾驭语言的本领,尤其是北京话的运用,使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老舍先生的作品很多,他的代表作《骆驼祥子》、《龙须沟》、《春华秋实》等被誉为“人民艺术家。”1966年,老舍先生去世。(注:资料也可以换成介绍春节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作者老舍先生和有关春节的习俗,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热闹的喜庆气氛。

2、理清文章的脉络,分析文章的结构特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三、自学指导:

1、默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想一想:

(1)、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3)、你认为课文应该怎样来分段呢?

四、汇报

1、指名读课文

思考:全文主要写了春节中哪些重要日子的活动。

学生汇报:学生:全文先介绍了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之后详细描述了除夕守岁,正月初一拜年,正月十五闹花灯,最后些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板书:腊月

显示全部

收起

TAG:2024年北京教案设计公司北京课程设计优秀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