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03-21 17:18:01 阅读:240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因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计划的作用,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应用。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二年级二班、二年级三班、二年级四班、二年级五班、二年级六班、二年级七班,学生年龄小,对生活经验掌握较少,缺乏探索精神,但普遍对科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着强烈的求知欲,虽然有一年级的一年学习经验,但不足胜任学习二年级的科学,需要培养引导。
2、学困生情况及转化措施:
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动物感知环境》、《太阳和月亮》、《植物与环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常用工具》五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大自然的特殊现象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教材以培养学生观察与测量、采集与分析的能力。尝试用学到的科学知识与技能去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教学目标:
1.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2.培养学生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表达、评议和讨论。
3.培养学生能对自己的探究活动提出大致的思路或计划。
4.引导学生能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所观察的现象作假设性解释,并能对研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交换意见。
德育目标:
对待科学想知道,爱提问,愿意合作与交流,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睦相处,真爱生命。注意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观察与探究是集中训练的过程与方法,要结合具体学习内容, 在探究过程中有意识地强化训练。增强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的勇气,有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所学到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本册教科书的编排从探究对象上看,重点强化了认识事物外部的变化,强化对事物外部表象的观察,通过学生的看、听、摸、闻、尝等方式让学生感知自然;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体验科学世界带来的奇妙,培养学生的探知能力。初步了解水的特性,感知水的性质。
难点:使学生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学会用联系的观点和思维方式认识问题。探究逐步加深,螺旋上升更加明显,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五、教学措施:
本册教材衔接一年级教材,教师应在培养学生认知方面上形成好的教学思路,积极引导学生对科学产生兴趣。结合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多采用游戏活动的形式,让学生在参与中感受《科学》学习的乐趣,通过活动使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从而加深对科学、对科学探究、对科学学习的理解。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先进的电教手段来辅助教学。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知识,上网查与资料,搜集图片、报刊等。在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根据教材特点,让学生查一查、画一画、读一读、说一说、想一想、做一做,多种感官并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
六、教学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表
周 次
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周
1——4页
动物的眼睛
1课时
第二周
5——7页
动物的耳朵
1课时
第三周
8——11页
动物的鼻子
1课时
第四周
12——13页
观察蜗牛
1课时
第五周
国庆放假
第六周
14——15页
太阳的光和热
1课时
第七周
16——19页
太阳和生活
1课时
第八周
20——23页
春夏秋冬
1课时
第九周
24——25页
看月亮
1课时
第十周
26——27页
种大蒜
1课时
第十一周
28——31页
植物和阳光
1课时
第十二周
32——35页
植物和水
1课时
第十三周
36——37页
我们的食物
1课时
第十四周
38——39页
我们的衣服
1课时
第十五周
40——43页
身边的动植物资源
1课时
第十六周
44——47页
组装小书架
1课时
第十七周
48——50页
修理玩具
1课时
第十八周
复习
1课时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极的特性”,这两亲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3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己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己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了解磁铁的不冋形状,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和镍,能够隔空隔物吸铁,知道磁力可以传递。 2、指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明白磁极的吸力最大,知道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有冋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特性。
3、引导学生通过做一个指南针的活动,进一步了解指南针的有关知识,体会磁铁的磁化现象及磁铁指示南北的特性。
4、引导学生了解磁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体会科技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和快捷,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科学、运用科学的兴趣。
5、引导学生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己身体内部的情况。
6、知道通过感觉器官能够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的事物,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并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7、了解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的认识事物和作出反应。
8、通过比较测量,引导学生知道自己身体在生长变化,从而能够关注自己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绐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并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2、在教学中,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和习惯。
3、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将科学探究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培养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
4、构建合理科学的奖励机制,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并在奖励机制上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
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
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
每周1课时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x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
二、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感,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三、教学目标:
1.本册教科书设计了许多探究活动,这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是很有帮助的,教师要发展学生识别和控制变量的能力,继续学习运用对比实验进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导学生及时记录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整理,转化为证据,用科学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逐步建构科学概念。
2.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五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仍然需要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在思维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从现象和事实出发,帮助学生进行概括总结,得出结论,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应该基于对证据意识的培养上,使学生
能够不断地寻找证据来支持自己的假设,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大胆的质疑,来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四、基本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问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
2.指导学生反复进行控制变量的实验。(控制变量实验要加以指导)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到的事实和现象。
5.引导学生对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确的解释。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曾文奇
一、教材解读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这一学期我担任二年级的科学课。从上几学期的学习情况来看,这一届学生比较活泼,生性好动,好奇心强。学生对科学活动十分地感兴趣,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研究气氛浓厚。但由于一部分学生对科学课的研究方式不适应,不知道如何最有效的观察、探究、描述、总结、不会实际应用或联系实际。
通过这几年的科学学习,学生对科学学习有了很大的变化:课堂学习的注意力集中了,小组合作探究更加融洽了,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也更强了,对于“科学”也很有自己的见解。不是说孩子是天生的探究者吗?所以我们要创造更多的机会,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待改进的是学生课堂学习的规范性和个别学生的学习习惯。另外科学探究小组的探究态度和习惯要进行重点培养。
二年级下学期,将是小学生小学科学课学习的最后一个学期。通过前面几年来的学习,他们已经经历了许多典型的观察、研究、认识周围事物和周围环境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接下来的这个学期里,我们期望学生们向什么方向发展呢?进一步打开他们观察、研究、认识事物的窗口,引导他们开展相对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就是二年级下册教材的基本设计思路。在这一册《科学》教材里,学生将学习风格各异的建筑、奇妙的人体、有序的生态系统、宇宙与航天技术、像科学家一样工作五个单元。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风格各异的建筑,认识常见的建筑及其结构,建筑物的审美。奇妙的人体,认识人体的组成,消化、呼吸、血液循环等系统的构成及其功能,认识生理发育的过程,向学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宇宙”是向学生们打开的第三个窗口。他们在以前的科学课上接触的主要是有关地球物质、构造及运动的知识。这一单元将引导他们去参加有关太阳、月亮、星体的观察、研究活动。他们还将了解浩瀚的宇宙和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这些活动将使他们不仅知道不断膨胀的宇宙是一个充满活力极具魅力的世界,还会知道探索宇宙是人类前赴后继的艰巨事业,期待他们去参与和努力。像科学家一样工作,本单元主要向学生介绍著名科学家的故事,教育他们向科学家那样工作。
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一、学情分析:
本册教材从儿童的已有经验、生活实际和周围环境要素出发,以认识周围常见物体、事物的现象、特征或性质,学习认识事物的方法为线索,引导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比较、分类、小制作、小实验等多种形式的实践探索,从而学习有关的科学知识。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以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生活经验为起点,选用常见的动物、物质、科学现象、自然现象、简单工具等为探究对象,以了解其特征变化为主要内容目标,在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训练并发展观察、描述、比较、分类、实验等探究技能,渗透体验分析、归纳、抽象、概况等思维方法。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人、动物、环境的关系的同时,了解科学与技术、科技与生活的关系,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探究兴趣。教学目标:
“溶解”作为教材的第一个单元,观察、描述溶解现象,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溶解现象,尊重事实,激发探究兴趣,体会溶解给生活带来的便利。
“动物的反应”单元,认识动物的感官和功能。知道动物是通过一些器官感知环境的,珍爱动物、探究兴趣、愿倾听、乐分享,多角度认识事物。
“太阳和月亮”单元,知道太阳发光发热,知道太阳东升西落,知道用太阳辨认方向,知道月相的变化,培养尊重事实,用事实说话的意识,坚持住。
“物体的位置”单元,知道用方位、远近描述物体的位置,激发兴趣,乐于表达,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尺子的科学”单元,了解尺子科技史,认识在比较时统一标准的作用,尝试多角度多方法设计制作尺子,培养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体会科技产品带来的便利。
三、
教学措施:(一)把握小学生心理特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1、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2、精心安排多种活动。3、尊重每一位学生。
(二)加强组织教学,重视学习习惯的培养 1、加强教学组织工作。
2、注重科学课教学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明确观察要求,重视观察能力的培养 1、必须准备好观察材料。2、把握各课的观察重点。
3、掌握观察活动的基本步骤。 4、加强安全防范意识。四、课时安排 每周1课时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
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
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
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
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
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
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
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
“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
“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
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
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
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
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
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
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
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
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
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
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
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
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
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
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
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
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
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
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
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
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
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
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
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
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
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
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
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1、“磁铁”单元
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
拉力:拉动物体的力。
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
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
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
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
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
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
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
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
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
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
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
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
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1、“磁铁”单元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拉力:拉动物体的力。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12、20-2、23始业教育课
22、24-3、2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3、3-3、9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3、10-3、161-3、磁铁的两极
53、17-3、231-4、磁极与方向
63、24-3、301-5、做一个指南针
73、31-4、6机动清明节
4月5日-7日84、7-4、13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4、14-4、20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4、21-4、27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4、28-5、42-1、观察我们的身体劳动节
5月1日125、5-5、11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5、12-5、182-3、观察与比较
145、19-5、252-4、测试反应快慢
155、26-6、12-5、发现生长
166、2-6、8机动端午节
6月7日-9日
176、9-6、152-6、
身体的“时间胶囊”
18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196、23-6、29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
本学期三年级学生五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
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
二年级下册教科书由“磁铁"和“我们自己”两个单元组成,其中“磁铁”单元7课,“我们自己”单元6课,还有一个“科学阅读”内容,两个单元合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1、“磁铁”单元本单元的7课课题分别是:《1、磁铁能吸引什么》,《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3、磁铁的两极》,《4、磁极与方向》,《5、做一个指南针》,《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其中,1-2课研究的是磁铁能吸引怎样的物体以及怎样吸引,3-6课研究的是磁铁两极的特点以及指南针的制作,第7课是本单元的总结课。本单元的学习线索有两条,分别是“磁铁与周围物体之间的作用”和“磁铁两极的特性”,这两条学习线索贯穿整个单元。学生在趣味化的探究中观察与交流磁铁的特性,了解磁力能使两个不接触的物体产生相互作用,认识指南针的结构、功能和原理,利用磁铁的性质创造性地制作指南针以及磁铁玩具,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
在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让学生多“体验”,体验磁铁实验带来的意外和惊奇;
(2)让学生多“观察”,仔细观察磁铁实验中的各种现象;
(3)让学生多“论证”,利用磁铁实验中收集到的证据展开讨论。特别说明的是,“磁铁”单元的学习不是小学生认识磁现象的终点,教科书依照课程标准,在高学段设置“能量”单元,从能量角度来探究磁和电的相互转化,从而体现“学习进阶”思想。
2、“我们自己”单元本单元的6课课题分别是:《1、观察我们的身体》,《2、通过感官来发现》,《3、观察与比较》,《4、测试反应快慢》,《5、发现生长》,《6、身体的“时间胶囊”》。其中,1-4课从身体的结构人手,逐步发展到对感觉器官的认识,5-6课为学生提供了一次关注自身健康成长的机会。本单元从认识人体的外部结构引入,设计了一些用感官(眼、耳、鼻、舌、皮肤)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活动,并引导学生感受自己的成长发育过程,以此促进他们理解人的生命特征,并为他们在小学中、高学段学习人体系统打下基础。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有机会观察讨论人体的基本结构,将眼、耳、鼻、舌和皮肤作为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感觉器官来认识,尝试回顾自己的生长以及期盼自己身体的生长变化。学生主要完成两个任务:
一是通过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了解自已感觉器官的基本功能。在观察中,发现感觉器官所接收的信息和已有的经验,能够帮助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在识别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析和判断。
二是要发展自己的健康意识,通过回顾之前的生长变化,学生将对自己身体健康生长的意识与对未来几年身体生长变化的期盼相结合,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上述两个单元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如实记录,并能在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进行猜想和推理;当发现事实与自已原有的想法不同时,能尊重事实,养成用事实说话的意识;能围绕一个主题做出猜测,尝试从多个角度、用多种方式认识事物。
1、思维层次和行为习惯经过一个半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另外,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2、知识衔接和学习基础“磁铁”单元的学习学生是有良好的学习基础的。因为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都见过、玩过磁铁,对许多磁现象有一定的了解,也产生了一些疑惑,这就成为教学的起点。“我们自己”单元是继“植物”和“动物”之后的第三个有关生命科学的单元。从一年级开始,不同的观察活动都将感觉器官的观察活动作为一个活动重点来处理,学生对于感觉器官的功能已经很熟悉,所以在感觉器官的认识活动中,重点呈现了感觉器官对于人认识世界所具有的学习功能的表现,教学中的活动表现出从感觉入手到知觉判断的过程。
1、“磁铁”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磁铁可以隔着一段距离、一些物体对铁-类的物体产生吸引作用。磁铁不同部分的磁力强弱不同,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一个磁铁有两个磁极。磁铁能指示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用字母“s”表示;指北的磁极叫北极,用字母“n"表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利用磁铁能够指示南北方向的特点制成的。钢针经过磁铁摩擦能变成小磁针,可以用来自制指南针。相同的磁极相互排斥,不同的磁极相互吸引。
(2)科学探究目标能用简单材料和方法做探究磁铁性质的实验。能通过移动小车感受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能用语言、示意图初步描述观察到的磁铁实验现象,并由此开展基于证据的、初步的科学论证活动。能在讨论和交流中,表达、倾听、评价对磁铁性质的想法。能仿制一个水浮式指南针,并就制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改进。
(3)科学态度目标能对磁铁及磁现象表现出探究兴趣。能采用合适的方式如实地记录和表达有关磁铁的信息。能围绕磁铁的相关研究故出自己的猜测,并尝试用多种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想法。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分享自己的经验。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常见的利用磁铁及其性质的产品,体会它们给人类生活带来的便利。体会我国古代在指南针的研究与应用上所做的贡献,意识到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初步体验包括设计、实施、改进在内的简单的技术与工程实施过程。
2、“我们自己”单元
(1)科学概念目标我们的身体是由共同的外部结构和许多内部结构构成的,这些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眼、耳、鼻、舌、皮肤是我们的感觉器官,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周围的事物及其变化等,具有学习的功能。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在不断生长。
(2)科学探究目标能够从外部观察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的身体的基本结构。能够用摸、听等方法,探知自已身体内部的情况。能够认识到感觉器官能让我们观察到具体的事物,以此区分事实与想象。能够认识到通过感觉器官能获取事物的相同与不同特征,用比较的方法识别不同事物。能够知道感觉器官的综合运用,能够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和做出反应。能够通过比较、测量,知道身体在生长变化。能够关注未来身体的生长,认同健康生活是自己的责任。
(3)科学态度目标能够如实讲述观察到的事实。能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观察认识事物。能够保持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保持科学研究的兴趣。愿意在小组合作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目标能够关心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为自己的健康成长做必要的准备。
1、“磁铁”单元力:力是物体和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推力:向前推动物体的力。拉力:拉动物体的力。磁力:磁场对电流、运动电荷和磁体的作用力。磁极: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一个磁体有且只有两个磁极,即南极(s极)和北极(n极)。同名磁极相互排斥,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2、“我们自己”单元身体:人或动物各生理组织构成的整体。感觉器官:人体能够接收外界信息的器官,一般包括眼、耳、鼻、舌、皮肤等。感觉:人对某一感觉器官接收到的信息的反应,如眼睛看到颜色是视觉,耳朵听到声音是听觉等。感知:人通过一个或多个感觉器官接收信息后做出的分析,如一块白色的石头摸着又硬又凉。比较:对比几种事物的相同和不同。反应:人体接收信息后引起的活动。生长:人体的体重、身高等方面的增加。推测: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1、培养学生科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利用教材所提供的素材,组织学生开展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教学时,时常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允许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想法。让每个学生喜欢上课、喜欢教师,进而喜欢学科学。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上课坐好、举手发言等外在的形式,更重要的是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品质。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科学教学中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科学知识,鼓励每一位学生动手、动口、动脑,参与科学的学习过程。
3、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与同伴合作交流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在具体活动中进行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在思考与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寻找问题的答案。老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与人交流的愿望和习惯,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适当的方式描述自己想法,学会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4、培养学生初步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特别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科学问题,并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科学问题,了解科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科学的重要性。
5、创造性地使用科学教材,及时反思科学探究能力是整体性发展的,科学探究的各种类型在教学活动中应得到系统运用。教材只是提供了学生科学活动的平台,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活动。教师还应适时记录下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
12、20-2、23始业教育课
22、24-3、21-1、磁铁能吸引什么
33、3-3、91-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
43、10-3、161-3、磁铁的两极
53、17-3、231-4、磁极与方向
63、24-3、301-5、做一个指南针
73、31-4、6机动清明节
4月5日-7日84、7-4、131-6、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94、14-4、201-7、磁铁和我们的生活
104、21-4、27第一单元学习梳理
114、28-5、42-1、观察我们的身体劳动节
5月1日125、5-5、112-2、通过感官来发现
135、12-5、182-3、观察与比较
145、19-5、252-4、测试反应快慢
155、26-6、12-5、发现生长
166、2-6、8机动端午节
6月7日-9日
176、9-6、152-6、
身体的“时间胶囊”
186、16-6、22
第二单元学习梳理196、23-6、29学期总结评价
注:以上教学安排仅为参考,实施中将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我们生活的改变。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第一周准备活动
第二周第一单元1荒岛生存
第三周第一单元2我们的小船
第四周第一单元3我们的家园
第二单元1我们来造纸第二单元2装订我的小书第二单元3科技产品体验会复习
第三单元1春夏秋冬
第三单元2四季与动物
第三单元3四季与植物
复习
本课程主要指导学生了解常见动物的身体结构,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激发学生探究动物秘密的兴趣;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人的家,各种动物的家,以及家的历史与未来;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关爱生命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想象能力,创新意识和一些生活技能。
二.学习方法
探究式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增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自主学习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研究的问题,根据对问题的分析设计研究方法,自己想办法获取与问题有关的事实或资料,通过独立思考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自主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合作学习在充分发挥个人主动性的基础上,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倾听他人意见。
创造性学习学习过程中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别人未提出的问题,想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不重复别人的观点,并敢于质疑同学,教师书本中的观点。
三.教学内容与设计
本学期的主题:观察动物,我们的家园,玩具,
活动安排:观察常见动物的外形,帮助动物找到生活的地方讲述蚂蚁的故事,到室外观察蚂蚁,观察蚂蚁的外形,制作蚂蚁模型。
捉蜗牛,养蜗牛,观察,记录蜗牛的生活,讲述饲养蜗牛过程中的发现,了解蜗牛更多的秘密。
1 / 2
观察金鱼的身体,饲养金鱼,介绍你喜爱的动物,认识我国的珍稀动物,举办关爱动物的宣传画展。
2 / 2
一、指导思想
科技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培养小学生科技活动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它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改变单一的课程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表现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空间。
二、教材分析
科技活动教材包含了实验探索、科技制作、科技应用、专题研究和创新发明等方面的内容。由此希望能从不同的角度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科学研究、科技发明、制作科技作品的方法,了解科技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了解我国历史上的科技成果及现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每方面的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原则,分别安排在各教材中供选择。教材在活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以学生为主体,突出科学性、创造性、趣味性和地方性,有利于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特别是一些反应现代科技成果和与人们生活、生产紧密联系,操作性强的内容,让学生亲自参与社会调查、开展科学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和制作,从而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三、教学目标:
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1、亲身参与实践,注重亲历、自主学习和实践,在开放的学习情景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
2、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形成亲近自然、关爱自然、关心社会以及自我发展的责任感。
3、发展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认知、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态度和习惯。
4、培养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整理与归纳信息,并恰当地利用信息的能力。
5、鼓励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独立思考,标新立异,大胆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新方法,并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激发他们探究和创新的欲望,培养创新能力。
6、养成合作意识、民主意识、科学意识、环境意识、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善于交往等良好的个性品质。
四、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五、实施措施:
有的活动就是要学生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有目的的研究,进行科学探索,尝试研究性学习。要学生勇于探索,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不怕说错,错了再探索,而不是等着教师的答案,不是背书本上的结论。
六、课时安排与实施策略:
每周一课时,便于师生都做好充足的课前准备,便于开展活动时进行资源共享。
显示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