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 > 历史频道 > 成语大全

成语“病入膏肓”历史出处是哪里?该怎样理解呢?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4-20 08:54:02 阅读:227

文章导读:【成语】: 病入膏肓  【拼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释】: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景公患了......

  【成语】: 病入膏肓

  【拼音】: 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释】: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景公患了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名医来医治。他在病床上梦见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不好了,病人要请名医来了,咱们要遭祸的,快逃吧!另一个说:别怕,咱们躲到膏之下,盲之上,不管什么样的医生,用啥药,都把我们不能怎么样。景公醒来,觉得有些奇怪。心想,难道那两个小孩就是病魔?过了一会,秦国的医生来了,诊断后说:没办法了,你的病已经在膏肓,药力达不到那里,治不了啦。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盲。

  这个成语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春秋晋景公
本类热门查看更多
    SQL Error: select * from ***_ecms_selfinfo order by onclick desc limit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