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成语大全

成语“志在四方”历史出处是哪里?该如何解释呢?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5-02-10 15:30:01 阅读:217

文章导读:【成语】: 志在四方  【拼音】: zhì zài sì fāng  【解释】: 四方:天下。立志于天下。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成语故事】:  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孔......

  【成语】: 志在四方

  【拼音】: zhì zài sì fāng

  【解释】: 四方:天下。立志于天下。指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

  【成语故事】:

  战国时,鲁国的孔穿(孔子第5代孙)去赵国游历,跟平原君门下的宾客邹文和季节结成好友。孔穿回国时,邹文、季节送了3天行程,临别时,两人泪流满面,对孔穿依依不舍。但孔穿只对他们作了个揖便上路了。孔穿的学生认为他太不近情理。孔穿却不为然地说:我原以为他们是大丈夫,现在才知道他们像女人一样。人立于天地间,应有'四方之志',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应四海为家,怎么能像动物一样整天聚在一起?孔穿的学生不住点头称是,对老师更加敬重。后来人们将“四方之志”引申为“志在四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战国平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