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历史

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频道 > 成语大全

成语“生吞活剥”该如何解释?背后有什么历史典故?

作者:文/会员上传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4-12-23 21:15:01 阅读:176

文章导读:如何解释成语“生吞活剥”?有什么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 生吞活剥  【拼音】: shēng tūn huó bō  【解释】: 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

  如何解释成语“生吞活剥”?有什么典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成语】: 生吞活剥

  【拼音】: shēng tūn huó bō

  【解释】: 原指生硬搬用别人诗文的词句。现比喻生硬地接受或机械的搬用经验、理论等。

  【成语故事】: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显示全部

收起

TAG:成语生吞活剥